党务政务公开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班子2019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9-12-27   点击:  

2019年度,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所确立的“一个总目标”、“三步走部署”、“五大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脚踏实地,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圆满完成了2019年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切实增强学院思想凝聚力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学院坚持领导带动、支部推动、教育领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学院党总支在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

坚持领导带动,党员干部带头讲党课、谈体会、作报告,学习活动进展顺利。坚持支部推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理论学习平台,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积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课等活动,做到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教育领动,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前制定方案,在广大党员教职工、青年学生党员中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将主题教育与专业学习、日常教育、校园文化等相融合,筑牢立德树人思想根基。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升学院工作质量

学院党总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工作责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党政齐抓共管,推进学院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

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年召开党政联席会议40次,研究部署学院工作,积极破解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完善学院党总支议事制度,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全年召开党员大会3次,召开总支委员会36次,建立学院会议全程记实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党性教育活动,完成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等基础性工作。

顺利完成首轮岗位聘任考核工作,制定《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第二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完成第二轮岗位聘用合同签订工作。顺利完成2019年专业技术岗位评审工作,学院有两位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六位教师获评副高级职称(学校已公示)。

(三)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建工作能力

学院共有三个教工党支部、三个学生党支部。各党支部组织得当,运行规范,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定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培育“知行合一、筑美于魂”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城乡规划教工党支部入选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本科生一支部获“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工委调研组领导通过全面党建督查对支部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建筑教工党支部11月份与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党支部签订党支部共建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互帮互助,增强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本年度确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75人,学生党员发展对象42人,发展学生党员42名;学生预备党员转正27人,确定教师党员发展对象2人,发展教师党员2名;顺利完成本年度的党员发展任务。

(四)加强宣传教育,占领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

2019年,学院宣传成效显著,在校园网主页推送新闻497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各实践团队被中国青年网、大众网、山东省教育厅、网易、搜狐等市级以上媒体报道82次,被银河总站网址大全官网、各类微信公众号推送122次。学院微信公众号“青理建院宣传邦”、“建筑学院学术部”以及分团委、学生会官方QQ完成线上推送760余次,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开展党总支书记、院长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四有”好老师培训座谈会等,构建三“抓”、三“筑”、三全育人的学风建设模式。

(五)加强党风廉政,统战群团工作常抓不懈

学院党总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做好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的落实。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抓好统战工作的落实,开展民主座谈会,关心党外人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24日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院党政领导及教职工代表56人参会。11月24日召开学院第八次学生代表大会,指导学院分团委积极推进学生会、社团的改革工作。

(六)加强主题教育,因地制宜推进主题教育纵深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是本年度党建工作的关键一环。学院党总支因地制宜制定教育活动计划,灵活运用多种学习形式,使主题教育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庆祝祖国华诞,激发爱国热情。学院党总支将主题教育活动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相结合,以观看吕剧《初心》、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乳娘》、《泰山“挑山工”》等形式,将初心与使命根植于师生内心深挖红色资源,体会领袖风采。组织教工党员赴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公山,广大党员重走红色路线,感受革命情怀,接受党性洗礼,坚定理想信念。结合所学专业,表达爱国之情。举办城乡规划及建筑设计成果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绘制海报活动,用鲜活设计力量展现祖国建设水平,以专业标准献礼祖国华诞。

二、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一)注重国内外交流,提高学校影响力,推进博士点建设

2019年来,学院进一步强化国内外交流,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协同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举办国内外会议和论坛4次,分别泰山学术论坛暨银河总站网址大全院士论坛滨海城市的未来2019学术论坛及Workshop第二十六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暨高端学术论坛和国际数字建构工作营,邀请国内外院士5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建筑大师和知名教授30余名来校讲学,参与会议的学者人数近1000人。招聘33名国内外学者、专家成为中心顾问、客座教授。另一方面,高院士团队积极主动与国内建筑类高校建立联系,多次访问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中心共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访问37次,中心参加国际性展览2次,进一步提高学校影响力

同时,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德绿色建筑联合设计活动,和青岛中德生态园合作建设近零能耗技术培训基地、联合开发培训课程,进一步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推进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建设,按照建设计划完成345万的设备采购,综合营造实验、3S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设备进一步补齐和完善。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推送到教育部参评国家一流专业评选。各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学位点,建筑学、风景园林2个专业硕士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城乡规划学学科以优秀成绩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委员会评估年度。建筑学学科获批青岛市在青高校服务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持续建设已有省“十三五”重点实验室,完成中期及年终报告。获批立项培育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项。

完成建筑学2020年博士点的申报全面对标分析,分析了特色与优势差距与不足,并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目标与时间节点,积极主动推动博士点申报各项目标全面落实与实施。

(二)加强科研培育,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为科研龙头,发挥中心头部作用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开展学院科研申报讲座,进行科研服务,树立科研自信心。中心成立10个开放基金,强化年轻博士科研能力,助推国家级项目申报;2019年,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其他纵横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2部,申报发明专利4项,成立iSMART期刊1本并在2019年成功发布第1期。

部署推进“科研强院”行动,从学院科研工作会议、青年教师座谈会、项目申报交流研讨、组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以青年博士教师为主要对象,积极组织各级、各层面的交流与研讨,促进学院科研氛围的整体改善。组织和推荐各类省部级和市级课题申报工作10余项;配合学校成立和推荐各种会议和评审专家库的人员申报和统计工作10余项。

本度学院高水平论文数量继续提升,2019JCR二区以上高水平论文国内行业顶级期刊4篇,合计SCI四区论文当量数26;出版专著3项,较往年均有重大提升和突破

完善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申报指导、形式审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服务,银河总站网址大全“国家社科项目培育计划”人员中期检查1项,2016和2017年度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结项项目材料提交3项,有效保障了我院各项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结题率。

(三)抓重点、保质量,科学制定实施策略

明确2019年的人才引进的工作目标,结合我院博士点申报,师资数量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对接各系部的师资、职称、学历统计和分析,以“抓重点、保质量”为基本原则。一方面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满足学科发展急需和博士点申报的战略需要,成功引进学科带头人、“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王兴田教授;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博士,保证教学一线的急需,并且配合滨海人居环境中心科研团队建设需要,组织国内外相关学科博士试讲30余人次。2019年目前为止我院已入职15人,多于前三年总人数,在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卓有成效。快速充实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形成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的人才梯队,进一步改善了学院师资结构,为学科建设发展、博士点培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突出海洋建筑品牌特色,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配合国际海洋建筑学术联盟(简称IAUOA)成立,组织承办当代建筑论坛筹备会暨“滨海˙智慧˙宜居”高端学术论坛、泰山学术论坛、滨海城市的未来˙2019学术论坛等重大活动,提升学科教育国际、国内影响力。配合学校出访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缔结形成博士点申报的关键支持性合作。与包括德国被动房之父菲斯特教授在内的海外权威专家加强学术交流,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意向。积极参与上海防水保温展、青岛迎宾馆日主题等不断扩大学科的影响力。

三、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建设,专业评估及“双万“计划双丰收

上半年顺利完成城乡规划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工作,同时承办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年度会议,以有效期6年顺利通过评估。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部署,完成了一流专业申报工作,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均列入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推送到教育部参评国家一流专业评选。组织申报一流课程,学院三门课程被推选参加省一流课程评选。

完成2019版本科教学培养计划编写工作,在导师组教学模式的改革基础上,继续深化教研教改工作,与教学系进行充分沟通,有计划组织申报各类教学研究项目。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申报突破历史新高,申报数量为16项,获批8项。校级规划教材获批3项,开放性实验项目获批2项。在往年的教学改革基础上,3项教学改革成果被列为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二)深化教学交流合作,拓宽联合培养途径

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继续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名城四校“和”全国四校乡村“联合毕业设计活动,效果良好。三个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环节聘请业内专家进行公开评审,继续接受社会业界的检验。

依托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办学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积极发挥滨海人居环境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与韩国海洋海事大学、日本工业大学、日本北九州大学等亚洲高校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与德国雷根斯堡工业大学和法国布列塔尼高等建筑学院等学校的联合培养不断加强。先后与中韩建筑十校联合工作坊、德国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一起举办了联合设计工作营。

(三)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强化青年教师培训及能力提升

推动学院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系管理模式。落实各级听课制度和教学实效考查与考核制度检验教学能力。

组织选派青年教师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行业年会、教学工作坊等会议及培训,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提升教学能力。邀请获得山东省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环境工程学院刘龙老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为新入职的9为青年教师,选配9名经验丰富的正教授、副教授作为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完成2019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任务。制定学业导师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学业导师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对2020年招生改革,加大招生队伍建设、网站宣传,选派20人次参加10场高校招生咨询会。

四、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核心,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

(一)以评促建,强化导师能力提升,促进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提质

着力推动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结构优化,以教育效果为目标,对标国内外先进院校,促进三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的山东省学位授权点抽检中,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术学位授权点,建筑学、风景园林2个专业授权点全部合格通过审核。

进一步加强学院导师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组织“研究生教育提质与创新培养交流会”对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关键教研项目和奖项进行了培育。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1项,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2项,省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今年学校推荐我院比例上升一倍,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二)强化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内涵发展,培育良好学术氛围,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强化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内涵发展,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过程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等教学体系建设,细化各培养环节的过程性监督。高度重视研究生学风建设,强化内涵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2019年来,学院研究生发表论文(第一或独立)41篇,其中EI或SCI以上论文(第一或独立)1篇,获授权专利(第一或独立)2个;2019年学院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系列大赛人数比例为21%,获国家三等奖及以上数量4个。


(三)凝练特色,开放式办学,为师生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新平台

以海洋建筑为特色,推进“国际海洋建筑学学术联盟”的建设,与日本、韩国合力开展“海洋建筑学”等领域深度合作,为师生搭建国际合作与学习交流的新平台。

实施开放式办学,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方式与途径。通过校际交流、导师互聘、智力引进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开辟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渠道,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海外学习、校外学习和社会实践经历。先后有12名研究生赴日本北九州大学,2名研究生赴韩国海洋大学展开为期91天的深度学习,学院国际化学术氛围强化。

五、完善“三全育人”模式,学生工作成果丰硕

2019年,在学院党总支的悉心指导下,学院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拓展以“筑美于心、筑美于行、筑美于境”为目标主线的工作路径,积极探索完善“三全育人”模式,打造特色学生工作品牌,取得丰硕成果:

2019,学生总体思想动态、学习生活动态稳定,无重大责任性突发事件发生。积极构建了三“抓”三“筑”三全育人的学风建设模式,2019届毕业生107人被伦敦大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录取,考研率达31.36%其中,三个专业考研率突破30%,有6个班级考研率突破30%,有13个宿舍考研率突破50%。学院201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54人,其中本科354人。本科毕业生实际签约率为94.86%,考研率为31.36%,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对稳定。

2019年暑期,学院共组建各级实践团队76支,仅国家级重点团队达到15支,共732名本科生、研究生,26名指导教师参与其中,足迹遍及。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行动中,学院共有14支团队参加、各年级、各专业在内的60余名师生奔赴江西上饶、威海大水泊镇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完成村庄规划设计等成果14项,提交调研报告14篇。

在科技创新立项方面也积极探索,2019年,学院共有2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得到省级立项,共有20余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7项科技创新活动被学校批准立项。学院同学在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92项,其中,以Evolo国际摩天大楼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为代表的国际级奖项27项,参与设计竞赛的学生达到400余人,打造了稳定高效的学院优秀专业学科竞赛师生团队。

六、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工作方式有待转变,工作效率有待提升

学院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对外交流、学生工作等各项工作方面有待进一步形成合力,通盘协作,各系部沟通交流方面有待加强,学院在日常工作推进中有时缺乏预见性,需要由应急式工作方式向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方式转变,广大党员干部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强化狠抓落实的“钉钉子”精神。

(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学科仅有硕士授予权,没有博士授予权,三个专业的国内排名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人员不足,师资队伍机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学院教师及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在科研教研方面投入精力偏少,各学科缺少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团队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七、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举措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分工合作体系

以学院班子建设为基础,着眼于学院长期健康发展,结合学院各项实际工作的推进,构建完整且富有效率的分工合作体系。建立良好工作氛围,党政一心,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将每一项具体的实际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科学分析,制定工作目标,形成工作“作战图”,督促落实工作进展,确保工作有序高效。

(二)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推进一流学科、博士点培育工作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做好建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博士点培育工作,大力提升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国内排名。进一步推进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启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做好2019年城乡规划学专业评估工作,确保顺利通过。

进一步提升学校影响力,建立良好的科研学氛围,打造博士点的声势,预计在2020年举办第17届亚洲都市环境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2020年会及学术论坛,第二届滨海城市的未来国际会议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我校讲学、授课。成立2020年开发基金,投入120万元,重点围绕机器人建造、城市能源和绿色建筑三大方向,解决相关专业的科研瓶颈问题。

(三)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2020年申报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核心目标,乘日本工程院高伟俊院士全职加盟、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成立之东风,充分发挥院士高端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引进高级优秀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助力学科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2019年12月  


版权所有@ 银河总站网址大全 - yh银河娱乐网站多少      邮编:266033     鲁ICP备20100113号

地址:中国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11号   学院办公室建筑馆301室:0532-85071227   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筑馆312室:0532-85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