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问题的学术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将工程技术知识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结合的意识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本科生的文字表达水平,进一步规范调查报告的写作,2012年度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继续面向所有设置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组织“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的交流及评优活动。活动按参与院校和参与内容分A、B 两个单元,具体要求如下。
A 单元: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
⒈内容要求
可围绕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各相关方面进行,用调查研究的种种方法,如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研究报告。
⒉成果要求
①图文并茂,体例规范,体现调查方法的运用;
②报告内容真实可信,观点明确,必须由调查者亲自参与完成,并从未在公开出版物发表过;
③正文文字限定在6000字以内(不包括图表、引注),并要求在正文开始前,提供3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④参评报告为纸质A4版式(29.7×21cm),页面设置与版面设计风格自定。首页格式只允许出现调研报告题目,不另作封面。参评报告提交相应电子文件,文字Word格式(*.doc格式),插图JPG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
⒊参评要求
①参与者应为我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高年级(非毕业班)在校本科生,考虑专业的合作性特点,每份参评报告允许4人以下(含4人)合作完成,但每位学生只能署名参加一份参评报告的提交工作;
②参评报告必须为参评学生所在学校本学年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教学的一份课程作业;
③评作品中不得包含任何透露参评者及其所在学校的内容和提示;
④每个学校报送的参评作品不得超过5份;
⑤参评报告必须附有加盖公章的正式函件同时寄送至本次评优活动的组织单位(地址见年会通告),恕不接受个人名义的参评作品。
⒋寄送要求
①寄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7月10日,时间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②每个参评单位在提交纸质文本(报告)时必须同时提交符合前面要求的相关电子文件光盘二份;
③每件参评作品必须附带一个单独密封的身份识别信封,内容为:作品名称、完成日期、院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等(注:请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一旦提交,将不再更改)。
⒌评选与奖励
由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B 单元:城市规划专业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实践竞赛
⒈竞赛主题
交通改善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的就业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改善城市交通出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用于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和提升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规模的建设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城市中的交通出行问题。道路越建越宽,交通越来越堵,人们在城市中的交通出行越来越困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也未得到真正发挥。可见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供给,应更多地关注人在城市中的可移动能力,即通常说的“城市机动性”,并结合需求管理等“软件”来改善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转。国内外经验也表明,城市交通出行条件的改善不仅需要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部门的交通政策,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改善交通出行。通过创新,有时投入很少的成本也能够显著改善人们的交通出行条件。
⒉竞赛目标
本次竞赛的目的是发掘在社会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及普通民众之中已经存在着的许多“软性”(组织管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促进这些有效的方法能够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同时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交通出行条件。
⒊参与对象
本次竞赛主要是针对已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的规划院校而增设的竞赛项目,特邀2012年前通过评估的院校参加,各校最多可提交4 份参赛提案。同时,本竞赛也向其他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开放,未通过专业评估院校提交的参赛提案不超过2 份/校。基于本次竞赛旨在归纳总结已经付诸实践的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和措施,各高等院校应联合项目(或措施)的发起人(或组织者),组成联合体,共同准备参赛提案。
⒋评选标准
参赛项目必须从当地城市的实际出发,发掘适合当地情况的、已经实施的、且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并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改进建议。参赛提案应至少满足以下标准之一:
——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各种群体的需要,特别是中低收入或特殊人群的机动性问题(如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交通服务);
——从交通出行的角度出发,如何使出行更舒适便捷(如多模式交通,信息系统整合);
——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交通需求(如城市边缘地区灵活的交通服务);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支持步行、自行车以及小汽车更高效使用方式(如单位同事的拼车,改善自行车的行车环境,改善居住区和城市中心的步行环境)。
尤其欢迎提交跨越不同专业和视角的项目。
⒌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可操作性:方案必须是已经付诸实施的方案,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却能取得比较广泛的效果(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在候选范围);
②创新性:方案须提出在当地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新的解决方法;
③可持续性:方案须满足机动性的一个具体要求,并可以持续下去;
④适应性:方案须通俗易懂,经济性较好,易于普通市民理解,并同时适用于其它城市的发展需求。
⒍竞赛规则与时间安排
①每个参赛小组需提交一份中文的完整成果以及英文摘要,篇幅不超过4 页A4 纸,表达形式不限。并提交相应电子文件,文字Word 格式(*.doc 格式),插图JPG 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
②参赛材料须于2012 年7 月10 日前提交,时间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③每件参评作品必须附带一个单独密封的身份识别信封,内容为:作品名称、完成日期、院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等(注:请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一旦提交,将不再更改);
④最终的评选结果将于专指委会议期间公布。
⒎评选与奖励
由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